山东政法学院立足“深化改革年”,聚焦服务和融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探索实施“六新”工作法,完善法治服务新机制,激活人才服务新动能,拓展成果转化新路径,共建产教融合新平台,打造校地联合新地标,赋能地方发展新成效,有序推进“四链”融合,助力“三个十大行动”、“四个发展导向”“五个内涵特征”“六个发展目标”,以法学赋能地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一、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完善法治服务新机制
立足“学校所能,地方所需”,6月制定了《山东政法学院关于教育服务和融入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实施方案》,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
服务法治山东建设,3月与省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4月承办历下区纪检监察干部专题培训班;8月与省司法厅联合推进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共建培训联盟,共享法治资源,构建大培训格局;9月启动六期2023年山东省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培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山东建设;10月参加“泰山法治论坛”,深度交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参加“第三届黄河战略法治保障论坛”,共研共商“黄河保护法治”和“环境法治”。
二、完善人才智库建设,激活服务地方新动能
创新检校合作新模式,建设“检察智库”,4位老师被聘为济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智库专家,3位博士被聘为商河县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会委员,1名教授参加山东省人民检察院“点单送教基层行”活动,与临邑县人民检察院签订合作协议;学校当选“济南市法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教授为山东黄河河务局作黄河经济合同法律风险防范讲座,为济南市破产业务培训班授课;与平度市人民法院共建“能动司法实践教学基地”,与临沂中院、沂沭河水利管理局共建环资审判实践教学基地。
三、聚焦市校融合项目,拓展成果转化新路径
4月开展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项目结项绩效评价,依托2021年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项目即济南电商直播人才培养、国际经贸规则专业、律师学院、纪检监察学院4个项目和2022年8个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立项申请项目,探索成果转化的新路径。
重视教育评价改革实践,《创新驱动,聚力师资队伍建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等2个项目,入选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完善提升类”项目库。9月学校入选教育评价改革试点。
四、发挥校际合作成效,共建产教融合新平台
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7月参加首届山东产教融合峰会,8月组织5大法学院对接济南市5大市域产教联合体,拓展产教融合空间。学校当选“济南市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教联合体”常务理事单位并签署知识产权和成果服务战略合作协议、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协议,9月学校当选山东省现代金融产教融合共同体暨济南市科创金融产教联合体副理事长单位;10月当选全国数字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11月参与中国影像传媒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五、搭建校地合作平台,打造校地联合新地标
拓展校地全方位多层次合作,4月与冠县签订校地合作协议,致力打造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的新格局;6月与平原县政法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学术研究平台和就业创业平台;8月与蒙阴县纪委监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纪检监察理论与实践建设;9月省委政法委来校围绕“领导干部培训、学历继续教育、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等深入探讨合作空间;10月份与济南市司法局共建全省首个市级社区矫正实践教学基地,合力打造社区矫正工作校地融合的模式样板;11月份与嘉祥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致力打造校地合作标杆典范。
7月与德州平原县委政法委开展“永远跟党走,建功新时代”联学共建主题党日活动,警官学院师生9月参加平原县政法系统政治轮训培训案例展示评比活动,11月与德州市委政法委、平原县委政法委举办“校地共建、法治维稳”座谈会,深度融入并打造校地联合的新地标。
六、拓展司法鉴定和立法服务,赋能地方发展新成效
拓展司法鉴定社会服务,受理各类案件1005件,其中,法医类案件577件,物证技术类案件415起,声像资料类案件13起。承担省人大常委会委托的立法研究项目《对基层治理的法治保障进行研究》等2项;承担济宁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发展事务中心委托的立法服务项目《济宁市物业管理条例》;承担东营市人大常委会委托的立法服务项目《东营市海上交通安全条例》《东营市2023年度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2项,完善地方立法,赋能地方发展新成效。(文稿:张建波)